中办国办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
加快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携手 古色古韵与新潮元素结合

发布时间:2025-04-2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携手 古色古韵与新潮元素结合

踔厉奋发新征程 | 经典产业焕新升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通讯员 叶彦

 

  工人在重庆市一丝绸公司生产车间内复摇生丝。资料图片

 

浙江省杭州市,2025年西湖区西湖龙井茶炒茶王大赛比赛现场。该比赛旨在以比拼的形式传承和发扬炒茶非遗技艺。资料图片

浙江省龙泉市溪头村,游客选购青瓷产品。资料图片

 

江西省南昌市,在一家现代中药创制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验。资料图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其中,“经典产业”作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热词”引发关注。经典产业是具有悠久历史传承且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产业。从飘香的茶叶到柔润的丝绸,从英文中与“中国”同为一词的瓷器,到具有中式美学的折扇、木雕……这些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露的经典产业如今已不仅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智慧、技艺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产业“向新”的浪潮中,经典产业也在积极拥抱时代、与时俱进。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携手,古色古韵与新潮元素结合,让经典产业焕发新的活力。

  在传承中创新 古老技艺融入现代匠人的新探索新思考

  产自浙江省龙泉市的“龙泉青瓷”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青瓷制造在龙泉市已经有千年历史,也是如今龙泉市的特色产业之一。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工艺非常复杂,从瓷土粉碎、筛选配料、淘洗过滤、练土陈腐到成型修坯等要经过7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均会对青瓷的造型、釉色等产生影响。一千多年来,龙泉市的匠人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一代代的守正创新,成就了今天的龙泉青瓷。

  在首批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创办的青瓷生产基地“朝兴青瓷苑”内,原料车间的工人们用木槌反复捶打瓷土,去除杂质的同时激活泥性;刻花工坊内,工人们以“跳刀”绝技在素胎上刻出细密几何纹;施釉车间保留着南宋“浸釉法”,工人双手按压坯体入釉缸。而在釉料实验室内,徐朝兴正手持试片比对釉色。为了破解失传的釉料配方与烧制秘技,徐朝兴与团队花了十年时间,在继承传统龙泉青瓷工艺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创新,形成了如今独特的技艺。“釉水配比差之毫厘,窑温波动超过10摄氏度,就烧不出这‘雨过天青’的韵味。”徐朝兴说。而徐朝兴之子徐凌与妻子则在工作室中展示了他们“哥弟绞胎”的创新工艺,将象征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黑胎泥与弟窑(宋代著名瓷窑之一)灰胎泥绞合成型,烧制后的瓷器能够形成水墨画般的自然纹路。徐凌表示:“我们只是用现代审美重新诠释了古法。”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经典产业走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产品制造,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是新一代匠人在追寻传统技艺中的新思考、新探索。

  在四川省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莉的工作室内,一件件精美的漆器作品陈列其中,散发着中国传统漆艺的别样魅力。

  割漆、制漆、设计、制胎、漆工、装饰……制作一件漆器,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早在明代,就有书籍记录了400多种制作漆器的方法。这些古老的技艺传承至今,不仅坚守了曾经的传统经典,也融入了许多新一代手艺人的创新。

  成都市有着悠久的漆器制造历史,漆器制造业也是当地重要的经典产业,曾经这里生产的漆器被众多家庭作为日用品使用,但后来,在人工合成材料兴起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传统漆器逐渐在市场上遇冷。作为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莉深知想要让漆器行业继续发展下去,一方面要让老手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要进行创新。近年来,杨莉在漆器制造中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研发,比如以尼龙布衬底的纹理作为装饰手法、完善雕漆隐花技法等,创作出的新作品市场反馈良好。

  除了漆器产业,在四川省还有一项“在创新中传承”的经典产业——蜀锦织造业。“蜀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贺斌从事这一行已有40多年,近年来,他常常带着年轻的织造人一起钻研技艺,进行创新,通过对不同的织造技术进行融合,将蜀锦织造由过去只能织出5种颜色拓展到如今可以织出13种颜色。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蜀锦这门技艺一直在不断发展。在贺斌看来:“传承不是原封不动,而是根据时代需要有所创造。”

  紧跟市场潮流 老品牌逐步获得年轻消费群体青睐

  经典产业,似乎天然地带一个“老”的标签,而离年轻人较远,比如老字号。但如今,很多“不服老”的老字号也紧跟时尚潮流,展现出青春活力。

  “王星记”是1875年诞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家“老字号”。从最初的王星记扇庄到如今的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一直努力追赶年轻人的脚步。

  想要获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喜好。游戏、动漫、影视、美妆、个性定制……这些“王星记”都勇于尝试。从基本生活用品到艺术品和文创产品,“王星记”在扇子设计上做文章,与游戏、动漫、影视等文化IP进行跨界合作,推出联名款,发展个性定制。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王星记”都会上线跨界合作产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演绎经典,让扇子更有趣、更好看、更潮流。早在2019年,“王星记”就借助动漫节的机会,与腾讯动漫知名IP合作,打入年轻赛道。之后,“王星记”又与动漫《百工灵》合作,以动漫形式向年轻人普及黑纸扇的非遗制作技艺。如今“王星记”合作的领域已经涵盖游戏、动漫、医美、美妆、酒业、服饰、食品、传媒、影视等。除了制扇,还开发了“亲子研学”“青年学习”等文旅项目,拓展自身的市场业态,让传统制扇技艺更多地被年轻人所认知。

  不仅是“王星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老字号”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和年轻消费者的喜好进行产品创新,利用新潮元素带动品牌“出圈”。因为在他们看来,年轻人是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年轻人的需求代表着市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不开发年轻市场,传统技艺的保护也会空洞无力。

  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深厚历史传承的老牌丝绸企业,近年来,企业在发展中也感受到了新时代的市场变化。凯喜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消费升级与年轻消费群体崛起的双重驱动下,丝绸产业正经历从“功能消费”向“价值消费”的跨越式转型。新一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丝绸产品的实用属性,而是追求兼具文化表达、设计美学与可持续理念的多元化体验。面对这一趋势,凯喜雅通过对市场思维、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实现产品竞争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丝绸产品不再仅限于妈妈们喜欢的丝巾和真丝服饰,年轻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真丝好物”。凯喜雅产品端通过与热门IP联名合作,推出国潮联名系列,比如与故宫文创联名推出“锦绣岁贡”品牌,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名打造“经纶堂”品牌。每年以超千项的新品开发速率,推出丝绸纺织新产品、新品种、新花色、新款式,通过研发可机洗真丝、肌理皱真丝、挺括真丝、三防功能性真丝等技术打破丝绸制品易脏、不好打理等传统性能桎梏,更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而在四川省成都市,网红博主李子柒的视频让当地的漆器和蜀锦又在互联网上火了一把。同时,漆器和蜀锦制作者们也在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服饰、“新中式”美学、文创产品等相结合,积极拓展市场。抖音等新媒体也成为他们宣传漆器和蜀锦等非遗技艺的渠道,力争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这些传统经典好物。

  积极拥抱数字化 现代科技加速经典产业转型升级

  当经典产业遇到现代前沿科技,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在浙江得道云智能制造青瓷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里,机械臂有序运转,3D打印机发出轻微的嗡鸣,数字化屏幕实时显示着窑炉内的温度曲线……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实现了和谐相融。

  和许多传统技艺一样,青瓷制造的流程繁琐、工期漫长,光一个打样环节就需要至少10天。而在得道云公司,通过三维数控雕刻平台,运用数字建模、3D打印等技术手段,打样至多1天就能完成,还提高了工艺精度和复制效率。工作人员只需在三维数控雕刻平台导入设计图纸,在电脑上调整尺寸,进行程序构图,之后点击启动,三维数控雕刻平台就能通过激光照射或刀具雕琢,在瓷坯表面快速显现出图案。这种便捷的现代打样技术,也推动实现了青瓷的个性化定制生产。

  现代科技的运用,不仅带动了龙泉青瓷生产方式的创新,也进一步提升了青瓷的性能品质。近年来,龙泉市聚焦青瓷产业数字化生产和监管,成立青瓷3D打印技术服务中心,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此外,龙泉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当地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目前,龙泉市已有多家青瓷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当地企业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的“高强度抗菌龙泉青瓷技术”突破了传统青瓷易碎的“先天缺陷”,提高了青瓷的强度和热稳定性,也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数字化是经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近年来,许多经典产业也在积极拥抱现代科技浪潮,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自身赋能。在丝绸织造领域,凯喜雅通过对仿生学、机械设计、微流控、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和融合创新,研发出一种新的织造技术,织出的产品如蝴蝶翅膀般有着高密度细腻渐变纹理。

  而在生产制造方面,凯喜雅也积极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升级。近年来,凯喜雅的服装制造加工基地逐步引进智能服装吊挂系统等智能化设备,打造智能化车间,还运用数字软件建立数字化样衣,大幅降低打样成本,缩短打样过程。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从原料采购、生产流程到成品销售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能精准触达目标客户。同时,数字化工厂的建立使生产更加柔性化,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小批量、个性化订单需求。

中国企业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