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健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
得意之笔 | 整合力量资源 提升治理效能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纪委监委运用大数据技术丰富监督手段,不断提升群众参与监督的实效性。图为近日,该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向群众讲解“阳光村居”微信小程序功能。何万利 摄
本期看点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延伸监督触角、激活基层监督末梢。山东省德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系统观念,从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入手,整合监督力量、“外引”“内育”结合、依托科技赋能,严查“蝇贪蚁腐”,着力破解基层监督实践难题,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应主动适应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善于借助数据平台,运用数据思维、方法和工具来开展监督和审查调查,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纪委监委近日举办的监督执纪执法综合能力培训班上,授课人员围绕“发挥数据集聚优势、赋能审查调查提质增效”等内容进行辅导。
组织业务骨干开展纪法培训,推动资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是德州市纪委监委提升基层监督工作质效的重要方法。2024年以来,德州市纪委监委累计培训县、乡纪检监察干部4200余人次,县级纪委监委自主举办培训班165期,参训人员达1.3万人次。
党的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力量在基层,加强基层监督是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德州市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监督有关要求,制定印发详细工作方案,明确32条具体措施,涵盖优化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设置、强化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力量统筹、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村(居)延伸等方面,推动基层监督力量显著增强、基层监督机制规范有序、基层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加强协作联动,凝聚监督合力
山东省乐陵市西段乡孙七村原党支部书记孙某某因虚报套取小麦直补款等问题,近日受到严肃处理。这一案件的顺利办结,得益于乐陵市纪委监委推行的片区协作机制。
2024年年底,乐陵市西段乡纪委收到该问题线索,随即展开核查,但因人员不足,加上被举报人长期任职村干部,受“熟人社会”干扰等因素影响,案件办理进展缓慢。
针对这一情况,西段乡纪委报经乐陵市纪委监委研判后,确定运用片区协作机制查办该问题线索,由乐陵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牵头、相关纪检监察室指导、片区乡镇纪委监察办配合查办,仅用20天就办结此案。
“片区协作打破了以往单打独斗、力量分散的局面,使监督更加高效、精准,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监督合力,有效提升了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整体效能。”乐陵市西段乡纪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为破解基层监督力量不足、人情干扰等问题,德州市纪委监委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和完善片区协作机制,按照地域相近、便于协作原则,将乡镇(街道)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由县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牵头,整合相关纪检监察室、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人员力量,协作开展重要事项监督检查、重点难点案件查办等工作。通过“委领导、室联系、人统筹、事协办”的方式,目前,该市134个乡镇(街道)纪(工)委被划分为52个协作片区。
在片区协作的基础上,德州市纪委监委深化乡镇(街道)内部、村村之间联动协作,力求以有限监督资源释放最大监督效能。该市部分乡镇纪委在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等业务性较强的专项监督检查时,联合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财政所等职能单位共同参与,弥补专业性不够强的短板;针对部分村级监督力量分散、薄弱等实际问题,由乡镇纪委牵头,组织属地各村监督力量通过交叉检查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整体效能。
“我们将全镇28个村划分为6个网格,由镇纪检干部带队,整合村党支部纪检委员队伍,每季度开展跨村协作交叉检查。通过联合监督、交叉检查,发现违规发展党员、未及时上缴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等问题线索。”夏津县宋楼镇纪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发动群众参与,延伸监督触角
日前,齐河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到华店镇辛店村调研,聊到驻村挂职的村党支部纪检委员杨阳时,村民们竖起大拇指,“多亏了杨委员,帮助村里制定了详细、公正的占地补偿款分配方案,大伙儿都很满意。”
此前,辛店村制定的占地补偿款分配方案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得不到村民认可,导致相关补偿工作进展缓慢。2024年4月,华店镇纪委副书记杨阳挂任该村党支部纪检委员后,通过调研走访、实地摸排,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会同村“两委”重新修改确定占地补偿款分配方案,推动补偿工作顺利实施。
基层监督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中存在部分村党支部纪检委员不会、不愿、不敢监督的问题,致使监督的“神经末梢”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我们选取齐河县作为试点,选派县、乡纪检监察干部挂任村党支部纪检委员,推动纪检工作向村居延伸,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督效能和治理水平。”德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在市纪委监委的指导下,齐河县纪委监委选取资产资金密集、村级监督薄弱、信访矛盾突出、问题线索较为集中的村作为干部挂任的重点村,目前已选派15名县、乡纪检监察干部到这些村挂职,组织开展监督检查30余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3条。
基层监督既是为了群众,更要依靠群众。提高群众监督的参与度和实效性,做到让群众能监督、想监督、会监督,才能更好消除监督死角盲区。
“目前,我们村已建起了3处‘共富工坊’,2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巡察反馈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整改。”近日,在庆云县渤海路街道于店村的阳光报告会现场,该村党支部书记于书森向党员群众通报县委巡察反馈的相关问题整改情况,并接受现场质询。
通过通报情况、现场质询、答复表态、民主评议等环节,让群众当面听、当面问、当面评,已成为庆云县纪委监委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的重要方式。
德州市纪委监委厚植村级监督群众基础,督导各村(社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建设、民生资金使用、集体“三资”管理及收支等事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公开;推动县(市、区)纪委监委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监督、畅通监督渠道的制度机制,切实让群众成为参与的主体、监督的眼睛、整改的镜子、评价的尺子。
在做好乡镇(街道)纪检力量下派、群众参与监督“外引”文章的同时,德州市纪委监委将推动村级党组织纪检委员高效、规范履职作为“内育”工作重点,指导县(市、区)纪委监委对村级事务小微权力事项进行清单化管理,动态更新事项清单、监督清单,绘制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推动村(社区)干部照单行权,村级党组织纪检委员照单监督,进一步压减小微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针对村“两委”执行政策不到位、村级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德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规范、细化村级党组织纪检委员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其对村级事务小微权力的监督制约作用。宁津县纪委监委制定村级监督工作“一本通”,列明“三重一大”事项监督等9个方面共90项监督要点和禁止情形。2024年以来,该县村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共监督村级集体事务965项。
依托数字赋能,提升监督质效
“通过基层治理智慧监督平台‘阳光村居’微信小程序,能够随时随地查看村务公开情况,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即时监督。”近日,平原县龙门街道巩庄村党支部纪检委员巩铁俊向前来走访的县纪检监察干部介绍数字化监督情况。
该县纪委监委推动打造基层治理智慧监督平台,将涉农惠民资金发放、集体“三资”管理等102项数据纳入监管范围,形成数据采集、分析研判、实时预警、跟踪监督的智能化监督路径。群众通过基层治理智慧监督平台“阳光村居”微信小程序,可随时查看村务、财务等信息,对存疑的问题实时线上咨询。
依托该平台,平原县纪委监委对全县27家涉农惠民资金责任单位开展监督,督促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责任范围内民生资金的咨询、发放、预警、反馈、处置,确保民生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此外,该平台还可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日常监督需要,自定义设置数据比对模型,精准发现问题线索。
“在基层治理中,传统的监督方式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导致群众参与度低、监督效果不佳。借助大数据技术,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有效解决了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和信任感。”德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从“跑腿监督”到“智慧监督”,是基层监督方式的一大转变。围绕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提升基层监督质效,德州市纪委监委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微信群、二维码、小程序、APP等载体,关联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推动村(社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及时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依托监督贯通应用平台,德州市纪委监委引入行政、司法、审计、财会、统计、群众、舆论等多种监督数据,围绕保障性住房等建立数据模型250余个,通过数据碰撞,提升监督质效。
德州市纪委监委畅通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等渠道,妥善处理基层群众信访举报问题。为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反映问题,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全面推行“开门接访”,建成并启用覆盖市、县、乡三级的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组织开展视频接访,实现信访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齐抓共管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今年一季度,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远程视频接访48批次,推动解决问题31个。
“加强基层监督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效举措。”德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在压实各方监督责任、畅通社会监督渠道、督导基层专责监督队伍有效履职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基层监督质效,实现基层监督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通讯员 王德鹏 孙伟翔 黄晓龙)
中国公众信息网摘编:亓荃鹏 |